干貨|杭州2家科創板明星首次公開過會秘訣
2019-09-17 09:22:483194
今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板。在首批登陸科創板的25家企業中,有兩家杭企——杭可科技和虹軟科技過五關斬六將,作為“尖子生”率先圓夢。
在一場“杭州科創板上市企業成功經驗分享會暨未來科創企業發現會”上,兩位“尖子生”首次公開了自己的“考經”?;顒佑珊贾菔薪鹑谵k與杭州市科技局主辦、杭州市企業上市與并購促進會承辦。
小編全程做了筆記,全是干貨,希望幫助各位“考生”逢考必過~
杭可科技董事長曹驥:
被稱為“杭州科創板第一股”的杭可科技致力于各類可充電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后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這家企業從今年4月15日在科創板申請獲受理,到成功過會,僅用時60天。
曹驥分享說,企業要上科創板,一定要有鮮明的科創屬性,同時還得扎扎實實地做到行業的龍頭,營業收入、利潤、客戶關系等都要過硬。
杭可的前身創立于1984年,過去35年一直專注于高端裝備制造,堅守實業,從未有一刻松懈。能夠順利在科創板上市,團隊在振奮之余,更多的還是感受到責任與壓力,“大家最多高興了一個禮拜,還得安安心心回去上班”。
他認為,上市只是新的起點,企業要繼續做精做強,還得勤勤懇懇地埋頭苦干。未來企業會繼續走國際化路線,加快海外布局。
杭可科技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徐鵬:
杭可科技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徐鵬:
科創板上市要做5個早準備:
1、上市籌劃早準備,公司確定上市目標后,在公司成立上市工作小組,董事長作為組長全程參與,進行公司內部管理規范;
2、盡早明確中介機構,主導與中介機構洽談,包括券商、律師、會計師等;
3、盡早引入有上市申報經驗的外部高管,減輕董事長壓力,使其更加聚焦公司業務拓展、技術創新與業績增長;
4、中介機構進場輔導早準備,一般公司的輔導期都在2年左右,中介機構還能幫助公司引入產業機構投資者,解決資金需求與其他資源;
5、與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溝通早準備,在外管、稅務、工商、環境等開具證明,向區、市金融辦取得支持,縮短上市申報時間。
國信證券簽字保薦人傅毅清:
科創板企業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企業的絕大部分要求均適用于科創板企業,包括企業獨立性、合法合規性、財務真實性、募投項目合理性等。因此,中介機構對科創板企業的核查不會更松,反而更嚴,范圍更廣、更深入。企業要積極配合中介機構,全面落實對自身的整改,不能有僥幸心理,否則后期暴露危害性更大。
科創板企業的科創屬性,可以分為幾個方面:首先是企業的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力在業界處于領軍地位;其次,通過研發投入、高學歷員工占比、知識產權數量、研發獎項、合作客戶、毛利率或凈利率等佐證你的實力,而且這些證據必須有權威性;最后,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要有良性循環的能力,而不是透支未來或是曇花一現。
虹軟科技副總裁、財務總監林誠川:
被稱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虹軟科技,于1994年在美國加州成立,是一家視覺AI算法的公司,以IP授權模式向下游客戶、主要是智能手機廠商收取授權費用并獲取收入。
林誠川特別強調,企業確定上市目標后,須制定緊張但確實可行的申報時間表,要將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每一天。
華泰證券保薦人彭松林:
企業的申報時間表不應拖沓,但也不應太過激進,否則容易透支公司各方面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萬一申報失敗會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他建議有上市意向的企業在選擇中介機構時,應將申報時間表作為重要考量指標,多方比較后再做決定。
由于企業上市周期較長,中間可能會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一般會建議企業在IPO申報前6個月融一次資。引入外部投資者分為財務投資者與戰略投資者,真正的戰略投資者是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企業解決關鍵問題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引入“三類”股東時特別要慎重,現有股東中如存在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需要清理,其中信托計劃是必須拆除。
上海方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樓偉亮:
建議想上科創板的企業重點關注知識產權問題,包括知識產權對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的支撐作用、歷史轉讓、出資合規性、知識產權的會計處理、知識產權風險糾紛等等。比如某企業當時就被問到在美國時期的專利屬于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其實在美國都是員工首先取得專利,然后再轉讓給公司,所以這些情況企業自身都要掌握,才能從容應對。
互動環節
Q:我們公司目前正是調整股權架構,想問下未出資股東的股權轉讓,需不需要交稅?
A:地方稅務局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如果稅務局允許你們不交可以先不交,但之后可能會涉及到補稅問題。
Q:我們正在考慮引入“中”字頭的外部投資者,想問下這對于上市來說有沒有必要性?
A:資本市場對金融類企業審核一直很嚴格,如果你們能引進“中”字頭的外部投資者,或者金融科技類的戰略投資者,對于企業上市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
Q:引入外部投資者與股權激勵為什么要間隔六個月?
A:這沒有任何書面規定,但股權激勵需要企業估值作為參照,如果沒有引進外部投資者,估值大概率就是等于凈資產,而投資者給出的估資肯定是遠高于凈資產。這里產生的差額,會對企業的報表產生影響。所以我建議六個月是至少的,間隔更長時間會更好。
Q:上市前終止對賭協議,對于企業來說有何影響?
A:終止對賭協議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保護,顯然是一件好事,否則未來會影響上市后公開股東的權益。
Q:我們公司正在考慮資本公積金轉增,請問在股改前轉增好,還是股轉后轉增更好?是否涉及到稅務問題?
A:資本公積金轉增嚴格來看都是要交稅的,股改后轉增會提升緩交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很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