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活力澎湃 上半年這類企業新增14萬多家
2017-09-04 14:45:253239
浙江在線9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瑩 通訊員 楊思 沈雁)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也是民營經濟強省,而小微企業是浙江民營經濟的特色和活力所在。
據工商部門統計,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小微企業150.2萬戶,占到了全部企業數的8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小微企業14.4萬家,截至6月底,規模以下工業小微企業實現增加值2151.7億元,同比增長6.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截至5月底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金額達到99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1%。
2015年4月,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的重要一招——“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應運而生。今年是收官之年,在創新服務手段、深化簡政放權、破解融資困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曾經擔心技術落后行業、為融資發愁、升級步履艱難的小微企業,如今的發展態勢如何,成長順利嗎?在采訪一些小微企業和相關部門后,記者對浙江小微企業群體的現狀留下了一個新印象。
打造高度集聚的眾創空間、小微總部等發展平臺,是小微企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布局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盤活一批”的思路,我省重點建設小微創業園、特色小鎮、科技孵化園、標準廠房、眾創中心,基本形成了滿足發展需求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
在浦江,4個水晶集聚園區拔地而起,在鼓勵入園企業實施同業兼并、重組等政策措施的影響下,35000多家企業歸整為600多家;在溫嶺,規劃建設20多個小微園,引導企業集聚入園、提升發展……
據統計,目前省級小微企業園已達211個。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40個,合計入駐小微企業3.4萬家。
“本來以為要在住宅區打游擊戰,沒想到搬進了環境如此優美的園區,150平米以下的辦公場地還免房租,創業者每個月還有住房補貼”,杭州非白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云軒不無感慨地說,他們是夢想小鎮的第一批入駐企業,搬入小鎮時,辦公桌椅、寬帶一應俱全,連綠植都準備好了,簡直就是拎包入住。
在浙江,幾乎所有的小微發展平臺都推出房租減免、住房補貼、稅費減免等幫扶措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國地稅共減免稅費90.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02%。
今年以來,浙江在全國率先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創新“工位號注冊”“多證聯辦”“籌建登記”“特色小鎮全程電子化登記”等改革。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進中,助力小微企業的服務讓創業者有了更多獲得感。
位于蕭山的杭州信息港小鎮創新服務大廳中,一個名為“市監服務專項辦事點”的窗口引起了記者注意。據了解,從今年3月開始,這個辦事點每周五都有市監聯絡專員駐點,協助園區企業辦好各類審批登記業務,讓企業“足不出園”便能“事事辦好”。
自2013年9月我省實施以科技和金融為“兩翼”的“雙對接”工作以來,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共舉辦民企“雙對接”活動369場次,參與對接企業34496家;組織民企“雙對接”有關金融科技實務培訓326場次,參訓人數39400人次。
“雙對接”工作助推小微企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有力地提升了我省小微企業運用現代技術和現代金融工具的能力。
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通過對接中科院,網聯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等高新區,引進總投資達10億的東湖高新產業園項目;德清地理信息產業園與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智慧德清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項目、千尋位置服務平臺項目相繼落戶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有了合作渠道,這些高大上的機構對浙江小微企業不再高不可攀。我省通過重點引進與當地產業創新發展關聯密切的技術孵化研發中心、分中心或與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了與企業對接、與產業對接、與園區對接、與政府對接等多樣化對接模式,有效助推了區域經濟發展。
據統計,1-6月,全省新認定科技型小微企業3455家,逐漸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頂天立地的局面。
在臺州,路橋金清一家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去年收到了郵儲銀行臺州分行發放的一筆200萬元貸款,和以往貸款“跑斷腿”“磨破嘴皮”不同,該公司僅僅因為其良好的納稅情況和納稅信用等級就“邁入”了銀行貸款大門;在溫州,三農資產抵押貸款已有探索,其中甌海農商銀行承擔的“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推出短短半年時間就已激活2.65億元的農村資產融資,試點成效明顯。
以臺州小微金改、溫州金改為契機,借助商標質押融資、省政府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浙江正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不含票據貼現)2.1萬億元,同比增長8.02%;小微企業獲得商標質押貸款余額達到48.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0.78%;省政府產業基金共投向569個小微企業項目,撬動社會資金390.38億元。
對面廣量大的小微企業,扶持工作是不是良莠不分、撿到籃里都是菜呢?
答案是否定的。扶持小微,政府不能撒胡椒面。那么,如何聚焦“渴望成長、能夠成長”的小微企業?一系列精準對接措施應運而生。
小微企業培育庫就是專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舉措之一,這也是推進“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以按照突出重點、分層分類、梯次培育的原則,建立全省小微企業成長的“515”動態培育梯隊,綜合運用行政、市場、中介機構等力量,重點扶持一批初創型企業,培育一批成長型企業,跟蹤一批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
培育小微,提升存量與優化增量并重。處于創業、培育、成長、升級等處于不同發展梯次的小微企業,可針對性獲得從市場主體升級、提升競爭能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要素供給等方面的各種扶持舉措。
省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省去年走訪排摸建立了共計65000家的小微企業培育庫,其中初創型50000家、成長型10000家、領軍型5000家。今年8月著手搭建小微企業云平臺,培育企業檔案電子化入庫后,企業情況一目了然。
“沒有政府的牽線搭橋,我們的成長也不會這么快”,作為梯度培育政策的獲益者,蘭溪錦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國榮對此深有體會。作為一家農業科技型企業,政府會引進各類技術專家到企業問診搭脈;協調農業林業等部門現場辦公,要求事項當場解決;提供優惠的融資政策和途徑……幾天前,這家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自2014年籌備開始,從零開始到華麗轉身,不過3年時間。
錦榮不是個例,數據顯示,全省累計完成“個轉企”21.4萬家,市場主體中個體戶比重由2012年底的71.7%下降到2016年的66.7%,減少了5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小升規”企業15994家,累計新增股份制公司2600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8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01家。
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杭州市政府授權杭州市科委出資成立并管理的國有投資公司,注冊資本22億元。旗下業務包括杭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政策性擔保及其它投融資服務。公司被評為科技金融控股集團十強,名列中國備案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資產第26位。
杭州投融聯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