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新區,創新能力哪家強?看看這份排行榜單
2017-08-07 10:40:194557
高新區發展評價報告
為激勵全省高新區(包括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省級創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爭先創優”,充分發揮高新區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核心載體作用,省科技廳會同省統計局委托第三方開展了高新區發展評價工作。
1、評價依據
(一)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浙政辦發〔2012〕66號)
(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作的通知》(浙政發〔2012〕94號)
(三)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激勵全省高新園區爭先創優建立摘牌退出機制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浙政辦發〔2014〕5號)
(四)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統計局《關于印發浙江省高新園區評價方法(試行)的通知》(浙科發高〔2013〕47號)
(五)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統計局《關于開展浙江省高新園區評價工作的通知》(浙科發高〔2016〕99號)
2、評價范圍和方法
目前,全省共有高新區36家。按照《關于開展浙江省高新園區評價工作的通知》(浙科發高〔2016〕99號)規定,評價范圍為國家高新區、批準時間1 年以上的省級高新園區和省級創建園區,納入2015年評價的高新區共28家,評價以2015年高新區統計基礎進行排序。
(一)國家高新區8家,分別為杭州(濱江)、寧波、紹興、溫州、衢州、蕭山臨江、湖州莫干山和嘉興秀洲;
(二)省級高新園區12家,分別為余杭、嘉興、臺州、上虞、蕭山、新昌、金華、湖州、舟山、嵊州、海寧和柯橋;
(三)省級創建高新園區8家,分別為杭州青山湖高端裝備、舟山船舶裝備、永康農機裝備、湖州現代物流裝備、寧波杭州灣高性能新材料、諸暨現代環保裝備、余杭生物醫藥、紹興現代醫藥。
浙江的國家高新區
杭州(濱江)國家高新區
寧波國家高新區
紹興國家高新區
溫州國家高新區
衢州國家高新區
蕭山臨江國家高新區
湖州莫干山國家高新區
嘉興秀洲國家高新區
根據《關于印發浙江省高新園區評價方法(試行)的通知》(浙科發高〔2013〕47號)要求,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創新能力、結構優化、科技服務、規模效益和定性評價5個一級指標并下設27個二級指標,增加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及其增長率作為加分項指標。
3、評價結果
綜合評價結果 高新區在規模、速度、創新、質量等多方面均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成為提升創新能力的領頭羊、發展高新產業的主陣地、集聚創新資源的核心區和引領轉型升級的示范區,總體呈現出幾方面的特征。 (一)創新能力持續增長 高新區科技創新投入產出持續快速增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2015年,全部高新區R&D經費支出達421億元,占全省R&D經費的41.6%,同比增長26.7%,增幅比全省規上工業高15.6個百分點。在集聚創新載體方面,高新區更是走在全省前列。高新區集聚了全省60%的重點企業研究院、1/3的高新技術企業、2/3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近80%的高技術服務收入,已成為我省企業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區域。其中,參評高新區R&D經費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6.17%,遠高于全省2.36%的水平;萬名從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9.6件,遠高于全省的19.0件;新產品產值率43.8%,較全省規上工業水平高11.5個百分點。 全省高新區積極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有力地推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壯大。28家參評高新區共建設各種形式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17家,孵化面積約62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6600多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8家(國家高新區中有13家)。超過一半以上的高新區設立了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快速發展。部分高新區設立了科技銀行或分支機構,絕大多數高新區積極吸引各類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參評高新區的企業共獲創業風險投資65億元。創新創業已經逐漸成為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發展方式。 (三)支撐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高新區成為所在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高新區建成面積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28家參評高新區建成面積已達448平方公里,較上年增長17.7%。每平方公里單位產值超過50億元的高新區有13家,其中有2家超過100億元。參評高新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2.1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6%;超千億元的高新區數增加到5家。高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達到551億元,同比增長25.6%,較全省增幅高7.4個百分點。高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2.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是高達27.8%。杭州(濱江)、溫州、紹興等政區合一的高新區,其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靠核心區塊帶動。新昌、海寧、嵊州等高新區,其生產總值已超過所在地的半壁江山。 (四)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高新區在全省帶頭“騰籠換鳥”,帶頭“機器換人”,帶頭抓現代裝備制造業,帶頭“個轉企”和“規下升規上”,有效盤活了存量資源,為發展高、精、尖項目提供了空間,產業層次得到了顯著提升。2015年,高新區高新產業產值占工業的比重達46.1%,占比較全省高10.1個百分點。高新區主導產業不斷集聚。28家高新區中,三大主導產業占比超過70%的有16家。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生物與醫藥是全省高新區的共性主導產業,分別有21家、10家高新區將其列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高新區其他主導產業則是根據自身優勢選擇的特色產業,如杭州選擇了信息產業,寧波選擇了汽車產業,衢州選擇了氟硅產業、舟山選擇了船舶產業等。高新區主導產業已形成既有共性互動、更有特色優勢的錯位發展格局。
4、評價分析
Top